今年4月,本人率领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代表团赴北京和上海进行学术访问,走访了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,收获甚丰。
在京期间,我们拜访了国家教育部,与高等教育司的有关负责人士进行了座谈。高教司的负责人士介绍说,他们向全国高等院校提出,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,以培养身心健康、全面发展的人才。目前教育部正在一些学校进行试点,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史哲、艺术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。是否具备人文素养及素养的高低,制约着一个人的视野和决策能力。因此,大至国家,小至一个单位,它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。
高教司的负责人还介绍了教育部有关领导倡导的高等院校“三提高”目标: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,提高教师的质量和提高大学的文化品味。实际上,这“三提高”可归结为一点,即“人”的问题。目前内地大学都在争创一流大学(当然香港的大学也在争),首先应明确“一流学校”的概念是什么?季羡林教授就指出,“一流学校”的标准,不是看其校园规模、学生数量一流,关键还是看教师是否一流。
要解决这个“人”的问题,首先需要在学校树立尊师重教的风气。目前内地正在推行特聘教授计划,给予少数优秀的中青年学者较为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条件。要普遍提高教师的待遇至合理水平,大学才可能吸引和留住人才。目前内地大学要解决这一问题,牵涉的方面较为复杂。应精减教师数量至合理水平,并订立独立的教师工资级别,摆脱与行政级别挂钩的传统作法。非教师的专职行政人员不应评定学术职称,以维护学术职称的尊严。
其次是要解决人才的流动问题。内地的高校有许多的人才,但缺乏适当的机制让人才流动起来,各得其所,人尽其用。目前内地大学教师流动仍然不易,这样不利于各大学之间的良性竞争。人才的自由流动和用人制度的双向选择,有利于促使大学改善和提高管理和办学水平,因为管理不善和办学水平不高的学校,将难以吸收到优秀的人才。国内一流的大学,要逐渐实行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的办法,改变教师主要来源于本校培养的学生留校的状况,以吸收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到本校任教。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,还可面向全世界招聘教师,实现教师结构的多元化,这样有利于与国际学术界接轨。考虑到国内有大量留学海外人员,国内一流大学也应该面向全世界招聘教师。当然,要吸引海外人才,国内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具吸引力是关键。
目前内地的大学正在进行院系调整,许多新的学院纷纷建立。我们注意到,这些学院的组建多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学科分类惯例。一个学校的人文学科各系,可能分属不同的学院,而本来分属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系,则合组在一个学院里。理工科的情况亦如此,甚至有一个学科单独称学院的情况。长远来说,这对学科发展和对外学术交流,都是不利的。国家应考虑设立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,由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,对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进行咨询,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,减少失误。
另外,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,很难由政府包办教育,应积极鼓励私人办大学,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培养人才。教育主管部门只须作好办学质量的监督工作,防止出现借办教育而牟取暴利的情况。私立大学的发展,还可产生与公立大学竞争的局面,刺激公立大学改善管理水平,提高办学质量。
(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)